广东装配式建筑分会 2023-03-14 1565
3月7日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就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倪虹介绍,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1. 一是稳支柱。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拥有两个支柱,一个是建筑业,另一个是房地产业,两个支柱2022年增加值合起来占GDP的13%。把两根柱子稳住,对稳定经济大盘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要稳住建筑业,因为建筑业量大、面广、用人多。2022年建筑业总产值31.2万亿,增加值8.3万亿,占GDP的6.9%。从业人员超过了5200万,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我们要用科技赋能建筑业,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让建筑业发挥出“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的重要作用。 倪虹表示,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要稳住房地产,一方面,要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一城一策,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振信心,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平稳健康发展。另一个方面,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长租房建设,重点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让他们能放开手脚为了幸福生活去奋斗。 1. 二是防风险。我们清醒地看到,城镇化发展到现在,很多新房子成为了老房子,许多市政设施也开始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一方面,靠更新改造,消除隐患;另一方面,用现代科技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提高防范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类安全生产的风险。 再一类是防范化解房地产“灰犀?!狈缦?,避免和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交织,发生系统性风险。怎么做?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以“精准拆弹”的方式化解风险?!耙煌贰笔亲ビ胖史科螅皇油手С钟胖使蟹科蠛陀胖拭裼科?,改善他们的资产负债状况,满足他们合理的融资需求;另“一头”是抓出险的房企,一方面帮助他们能够自救,另一方面严格依法依规处置,绝不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蒙混过关,要让他们付出应有代价。同时,要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放心租房。 1. 三是惠民生。人民群众对幸福最朴素的期待就是安居乐业。安居才能乐业,我们要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要对城市实施“体检” 倪虹表示,城市更新关键是要找准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怎么能找准问题?要对城市实施“体检”?!疤寮臁痹趺醇欤苛礁龇矫?。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从房子开始到小区、到社区、到城市,去寻找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去查找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重点在四个方面做工作: 第一,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可以用“3个革命”概括:第一个是“楼道革命”,消除安全隐患,有条件加装电梯;第二个是“环境革命”,完善配套设施,加装充电桩等和适老化的改造;第三个是“管理革命”,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近五年,全国改造16.7万个老旧小区,惠及2900多万户、8000多万居民。2023年,我们希望再开工建设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能够让2000万居民获益。 第二,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城市更新,对城市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桥梁、管廊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城市的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 第三,要做好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び氪小?/span>不能因为城市更新,搞大拆大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既要?;ず茫挂罨煤?,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第四,要推进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不仅要改造老的、旧的,补短板,还要有创新思维,用科技赋能城市更新。特别是现在要抢抓机遇,把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想办法进家庭、进楼宇、进社区,共同建设数字家庭、智慧城市,让我们的城市更聪明,让科技更多地造福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
下一资讯:政府通知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计价指引》的通知
上一资讯:热点关注丨弘扬工匠精神,助推产业发展,广东省装配式一体化隔墙安装工技能竞赛在东莞成功举行!
政府通知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计价指引》的通知 (2023-03-14)
行业资讯丨人大代表热议新型建筑工业化,建筑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23-03-14)
热点关注丨2023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首场启动会在粤召开 (2023-03-24)
热点关注丨弘扬工匠精神,助推产业发展,广东省装配式一体化隔墙安装工技能竞赛在东莞成功举行! (2023-03-14)
标准编制丨《建筑工程智慧工地技术规程》(送审稿)评审会在广州召开! (2023-03-07)
行业资讯丨工业5.0为何是装配式装修未来10年的关键性变革方向? (202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