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装配式建筑分会 2021-06-23 2822
△ 东南鸟瞰?史巍
项目概况 Overview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正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临港创新创业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本项目是临港双创带的首发地块。项目位于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内,主要功能为研发、中试及其配套。总建筑面积约21万㎡,由7栋高层建筑,17栋多层建筑组成,并设有一层地下车库。
项目建成后将汇聚全球高新科技科研成果,推进产业项目积聚,为创新创业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规?;?、综合性的产业研发基地。
难 点 Difficulties
作为首发地块的产城融合示范园,项目设计难点在于:
如何结合市场需求,汇产业、聚人气;
如何打造园区地标,兼顾多样化、统一性;
如何控制时间和成本,实现可持续的预制装配建筑。
总 体 General layout
项目用地为长方形,面积约8万㎡。考虑到通常人们习惯斜穿对角线,这样距离最近,于是总体布局自然生成了"X形"景观廊道,将周边的居住小区和规划中的CBD、中央公园、BRT、公交站等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将北侧退界30米的绿带营造为互利共生的产城融合带,结合绿化景观适当布置健身休闲设施。
根据上位规划要求,项目建成后,需实现50%自持和50%销售。为适应多样变化的市场,共设计了四类建筑,尽可能做到可分可合、可租可售、弹性灵活。其中,东塔和西塔临近城市道路,设计成地标性高层,由于体量大,适合自持并出租;中部的小高层方塔体量适中,适合自用或销售;其他的多层独栋和双拼,体量小,适合整栋或半栋销售。
由此,突破了传统方盒子矩阵布局,形成秩序分明、简洁独特、多样统一的园区建筑空间肌理。
△ 夕阳下的内街?史巍
△ 内街夜景?史巍
△ 内街黄昏?马元
△ 内街?马元
△ 内街?马元
△ 内院?马元
△ 内院?马元
△ 过街楼?马元
单体多样统一 Unity of monomer diversity
充分体现科创精神,展现产业园区的审美特点,结合建筑功能及用户体验,建筑设计注重统一性和多样性。
首先,将每个单体的顶层做局部提升,使得各个建筑从形体上有了更为轻盈灵动的共性语言。同时,外立面采用模块化设计:东塔高层建筑的立面??槌叽缤骋晃?.4m×4.2m,各??榈拇扒奖炔煌?,参数化组合后形成类似“跳动音符”的律动效果;西塔高层建筑的立面??橥ü楹希纬闪诵仙脑下?;多层建筑的立面模块宽度由1.05m至4.2m,分作几种不同的宽窄进行组合,兼顾了私密性和室内视野。
△ 形体分析?gmp
△ 屋顶?史巍
合理布置建筑平面,尤其是核心筒,以提升建筑使用系数,确保室内空间规整,并可根据市场需要灵活分隔,实现可分可合、可租可售。
△ 东立面?史巍
△ 东立面晨景?史巍
△ 西塔?马元
△ 多层建筑?马元
△ 北立面?马元
△ 北立面?马元
PC装配式的创新 Innovation of PC assembly
本项目规模大,单体数量多,成本控制严,同时又要满足混凝土构件的预制装配比例要求,对设计、施工与管理都是严峻的考验。设计通过以下4个方面的创新,显著提高了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的落地性、实用性和可复制性,PC构件预制率达到40~47%。
① 设置黏滞阻尼器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即可消能减震,增加建筑抗震防灾能力,又能减少构件自重,并提升预制装配率;② 优化了框架梁柱和节点的配筋及连接方式,提高装配式框架的施工效率;③ 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叠合楼盖技术,实现大跨室内空间;④ 在装配式建筑中采用BIM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上述创新示范技术已被成功应用于其他同类型项目中。通过核心研究成果的工程应用和集成示范,为相关标准规范和标准图集的编制提供了技术实践依据。
结 语 Epilogue
经过业主、设计、施工等各方努力,本项目已获上海市一批重要奖项:建设工程优秀项目管理成果一等奖、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首届BIM技术应用创新大赛“最佳项目奖”、“园林杯”优质工程等。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临港重装备产业区H36-02地块项目 项目地址: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秋山路1775弄 设计时间:2016年 竣工时间:2019年 建筑面积:206440平方米 项目业主:上海临港新兴产业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单位: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TJAD设计团队: 项目总负责人:王文胜 项目经理、建筑专业负责人:史巍 建筑设计:陶匡义、程熠、张帆、王菁、潘心怡 结构设计:陆秀丽、张涛、耿耀明、周汉杰、冯峰、沙全治、赵永磊、王海霖、邹诚、刘志远、胡锡勇、张思奇 给排水团队:李意德、潘若平、肖乐、何音腩、韩欣洋、阮群 暖通设计:常爱青、苏志、袁寅、何克青 电气设计:冯明哲、麻伟男、顾巍 BIM团队:张峥、张东升、杜明 gmp设计团队: 设计:曼哈德·冯·格康和尼古劳斯·格茨以及玛德琳·唯斯 竞赛阶段项目负责人:任允平 竞赛阶段设计团队:李旸、奥利弗·卢瑟、任培英、朱玲莉、范烨静、汉斯·罗斯 实施阶段项目负责人:任允平、朱玲莉 实施阶段设计团队:李旸,钱铄,任培英,巴文森,干可雨,李平乐,辛静 中国项目管理:潘梅 景观概念设计:WES 魏斯景观建筑 建筑摄影:马元、史巍
下一资讯:项目推介丨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内装楼宇样板——江西航信大厦:“大容量建筑制造业集群”成就的总部
上一资讯:行业资讯丨【安全生产月】装配式建筑施工10大危险源
项目推介丨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内装楼宇样板——江西航信大厦:“大容量建筑制造业集群”成就的总部 (2021-07-06)
行业资讯丨广州首批“装配式建筑”保障房交付!精致又便捷,均为公租房 (2021-07-06)
行业资讯丨以装配式住宅为突破口发展绿色建筑 (2021-07-06)
行业资讯丨【安全生产月】装配式建筑施工10大危险源 (2021-06-23)
行业资讯丨装饰装修行业研究:产业链剖析及装配式内装对行业格局的影响分析 (2021-06-23)
项目推介丨走进中国建筑:“建证”中国速度,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发展 (2021-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