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介丨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内装楼宇样板——江西航信大厦:“大容量建筑制造业集群”成就的总部
广东装配式建筑分会 2021-07-06 3681
2019年,一栋集合了装配式建造、绿色节能、智慧互联等特点的央企总部大楼在南昌红谷滩正式落成;2020年1月8日,中航信托业主正式入驻“江西航信大厦”,业主方举办了隆重的入驻仪式。在入驻仪式上,中航信托业主方的各级领导对宝业以“大容量建筑制造业集群”模式、发挥新时代工匠精神推进总部大楼创新建造的前瞻意识、创新成果、竣工质量表示充分肯定。航信大厦项目地处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沙井路和会展路交汇处,是金融商务中心城区。总用地面积 90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789平方米,建筑高度:50.8 米,地上12 层,地下2 层 ,整体建筑风格采用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墙装饰采用石材和铝板幕墙。项目定位是创新科技集成应用,打造第一能级工业化智能绿色楼宇。
如果系统回顾该项目,可以说江西航信大厦是宝业集团依托“大容量建筑制造业集群”模式建造的、屹立在江西南昌的又一栋地标建筑、创新样本。回顾宝业的科技房产、精品工程,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标项目以及海外港口及总统府项目等,都具备鲜明的宝业烙印。江西航信大厦项目之所以值得大书特书,是因为这栋大楼体现了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多系统、多场景的融合性,是多方“连接”的产物,更是项目业主方、建设方大胆创新、勇于决策的产物。在大楼办公空间内,使用者不仅收获了更多绿色健康、智能互联的使用体验,而且整个项目的建造方式又鲜明体现了EPC总包管理、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内装等产业创新的不同侧面,这是宝业在建筑工业化领域充分发挥大容量建筑制造业集群特点,充分“连接”建筑产业内多专业、多系统创新成果、经过多方努力探索才筑就的总部楼宇新样板。今天,我们系统盘点一下这栋大楼的创新亮点,作为项目案例介绍的开篇,并通过后续的系列文章剖析该项目的诸多设计、营造及品质细节。
足以决定最终运营效能、使用效果体验必须核心关注的底层逻辑。
人类四次工业革命发展,通常说得比较多的是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原子时代、信息时代等等演变对工业化大生产的推动,如蒸汽机促进机器代替手工、内燃机驱动了火车或轮船、石油或电力驱动了现代交通等产业案例,却很少提到同样受工业革命冲击的建筑领域。从西方到东方,在二战结束后、城市建设整体低效率的大背景下,建筑工业化应运而生、迅猛发展,在中国以“装配式建筑”这一定义刮起了一场方兴未艾的建筑产业革命。宝业集团以“大容量建筑制造业集群”模式提早布局、先人一步呈现了诸多科技房产项目及优质地标工程,江西航信大厦的“工业制造”特点非常鲜明。江西航信大厦是一栋充分体现工厂加工制造、现场系统安装的“制造品、集成品”,用行业术语讲,江西航信大厦是一栋“装配式结构+装配式围护+装配式内装”系统集成的全装配式公建项目,整体预制率达30%,装配率65%。
该项目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的框架结构,通过干湿混合连接方式在项目现场像“搭积木”般装配而成;外围护是干挂石材,也是建筑工业化的一种建造方式,而且对于当下的建筑行业而言,纯天然石材加工已经实现工业化,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装配式内装的主要部件在工厂设计预制完成,整个内装系统是基于创新板材的工业化内装系统,分七大内装部品、六大设备部品,通过轻钢龙骨、创新材料等连接方式,与机电系统实现一体化装修作业,借助BIM系统虚拟建造,使结构施工与室内外装修在全专业上实现交叉,减少施工差错率、提升全专业协同效率。而且,装配式内装系统使办公空间更易分割、延展,充分体现出灵活、灵动等特点。
说到建筑的绿色节能,一般的定义为,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せ肪?、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这只是关于建筑在“绿色节能”维度上的普遍描述,但如何实现这个最终结果、如何进行整体评价,则需要从设计、建造、运维等全生命周期进行整体策划,其背后依然需要结构、外装修、内装修、机电设备等各系统在制造产业链上的系统整合及支撑,就好比把建筑作为一个家电成品去设计、去安排制造流程、去设置性能参数(如节能、绿色、健康等等),全世界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为此设定了不同的执行及认定标准,包括配套技术体系、配套激励政策等,比如美国的LEED,英国-BREEAM,德国-DGNB,日本-CASBEE,中国的绿建三星等等。航信大厦的绿色节能特点,是整体策划、系统建造、科学运维的结合,是建筑工业化即制造业推动建筑业走向产业链生态化、制造精细化的必然结果。
作为央企中航信托的总部大楼,中航信托的经营理念为“绿色信托”,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发展。该项目策划之初的定位就是未来成为绿建三星、LEED-CS铂金、世界银行EDGE三证合一的绿色建筑认证,成为江西区域的绿色建筑典范。说到项目的绿色节能特点,在设计之初就以中航信托“绿色信托”理念为出发,融合使用了多个先进机电系统及设备,比如高效先进的空调及新风系统,实现空气质量监控、空气多重过滤及净化,确保室内健康空气。在新型肺炎疫情全世界蔓延的当下时刻,办公楼宇中空气品质监控及多重净化、机电设备选型及运营参数设定等显得尤为重要,宝业与合作方中美绿色基金在此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再比如采用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及实施全楼一级节水器具,通过雨水回收、循环利用用于景观灌溉、车辆冲洗等手段,整体达到节水及绿色环保等目标;还有室内节能、智能灯具、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的大范围使用,降低了能耗、提升了与使用者的感应及交互;采用屋顶绿化降低热岛效应,外墙保温系统采用三银玻璃降低运营能耗。可以说,航信大厦正是因为通过绿色节能理念、系统设计手段创新、工业制造集群式赋能以及机电设备精准选型等多项举措,才实现了一体化建设管理的目标,平衡了健康、舒适、绿色需求与技术成本上的关系,提升了最终用户的建筑使用体验。
江西航信大厦除了工业化营造、绿色节能等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其作为“智慧建筑”创新样板,在许多信息化、智慧化、大数据等领域的应用。从社会大众角度讲,大数据企业或信息化基础服务商更喜欢“智慧建筑”的概念,但对于建筑从业者而言,“智慧建筑”的概念固然好,但如何以智慧的方式把“智慧建筑”最终实现交付同样关键。这就需要跨行业的制造业“融合共生”,从设计阶段的方案设计(尽量采用标准化或可柔性化生产的构件、部品、模块,一如火箭设计生产模式)、到各种建筑系统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如主体结构、外围护部品、内装部品、设备机电等)、到施工前的BIM模型搭建及虚拟建造、再到建造过程中的“智慧工地”应用等等,数字化、智慧化不仅仅赋能建筑产业升级本身、不仅仅限于建筑方案的最终精细化达成,而且会影响到使用者对建筑空间及品质的最终体验。说到智慧建筑,很多业内人士会第一时间联想到腾讯的滨海大厦。作为腾讯全球总部基地,该建筑充分体现了未来感和科技范儿。其实我们如果撇开腾讯公司的光环,把目光从大湾区投向长三角及江西等中部区域,诸如上海宝业中心、江西航信大厦等项目也充分体现了“智慧建筑”在非IT行业或企业的办公场景中,也能充分集成许多结合行业特点、地域特色的特质。这两个项目是一群绿色科技、智慧建筑精英打造的智慧建筑样板。
从智慧建筑的智慧应用场景看,江西航信大厦的智慧场景应用更为丰富全面,不仅注重用户体验场景的梳理以及IT平台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而且更加注重智慧技术参与大楼运营之后相较于传统办公楼宇的整体效能提升。“智慧互联”技术作为大楼的“神经控制系统”、信息交互系统,深度参与了建筑安防管理、绿色低碳运营、各项指标监控以及日常办公场景中的智慧办公应用等。
按照宝业的实践及理解,“智慧互联”这一要素已成为智慧建筑项目策划之初、建造之中及后期运维等不同阶段,足以决定最终体验效果是否良好、绿色运营效能是否最优、建筑工业化这一绿色建造方式是否可行的项目管理底层逻辑。